盛夏七月,成都窄巷子僅300米左右的一段路上,隔街相對的四家茶社、酒樓,川劇鑼鼓、唱腔和喝彩聲,毗鄰的寬巷子、井巷子都能聽見。錦里一條街三家茶社、酒樓的川劇摺子戲、變臉、吐火,一場接一場。市區內不少賓館、茶社、酒樓,伴餐都有川劇表演。“川劇靠什麼振興?撥款?養人?坐等觀眾?都不得行。”在兩種體制下演了42年川劇的名醜、蜀風雅韻藝術總監蘭家富只信市場。“1999年開始,我把《滾燈》演進民營的蜀風雅韻,戲越演越精,巴巴掌越來越響。逢年過節連連加場,觀眾累計已近300萬。讓觀眾換種方式看戲,你就要為觀眾上演他看得興奮而不可能打瞌睡的戲。”
  窄巷子里的蜀韻園,遇周末演七場。負責演藝的小張說:“在這裡演出川劇,根本不用事先聯繫旅行社帶人來。人潮如織的游客走過,常常會即興增加一項內容:休息、喝茶、看戲。而在這個極具川味氛圍的地方,川劇比其他文化項目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。這家滿座看那家,有時家家都在賣站票。”“如今川劇觀眾大部分在景區,邊游邊看,時間有限。如何讓游客在極其有限的時間內,準確解讀和接受川劇文化的經典,又如何面對主要觀眾是年輕人而不是老年人,很考手藝。”在窄巷子演《白蛇傳》扮艄公的杜光榮,巧妙運用畫外音簡化了白蛇與許仙婚禮的場面,節省了觀看時間。併在串詞中融入“高富帥”、“白富美”等時尚語言,迅速拉近了現代觀眾與歷史川劇的距離。蘭家富認為: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,一定要在不傷其精髓的前提下,充分考慮現代觀眾的接受心理和習慣,接受是建立在看懂基礎上的。”
  今夏,川劇衍生旅游項目集川劇化妝、表演、攝影於一體的深度體驗特別火。一級演員劉燕認為,置身市場就不能端架子,要盡其所能去服務。她每天在蜀風雅韻提前化妝,忙著為參與川劇深度體驗的海內外游客化妝、排練動作,協助他們拍照。許多演員都是游客的化妝師,也都是他們體驗川劇表演的導演。
  大劇院之外的川劇市場,使原本髮端於民間的川劇又在表演形式上呈現出向民間回歸的趨勢。蘭家富認為。這種回歸又在本質上區別於草台班子低質量的演出,它需要有很高的藝術質量作保證。
  本報記者 餘坪 攝影報道
  (原標題:川劇轉身段走向大市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85wowl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